形态描述
翅长13~15mm,体长14~16mm。头褐色,头顶有长毛丛,复眼黑色半球形,下唇须极短,喙退化不见,触角赭棕色,扁形,丝状,26~28节,各节宽大于高,端节长锥形。胸部棕褐色,腹部黄褐色。前翅灰褐色,各线纹不明显,前缘至Sc脉有深色鳞片,外线褐色波浪形,缘线黄色。后翅黄褐色,鳞片较稀疏,翅脉棕色,清晰可见。前、后翅反面色与斑近似正面,翅脉如图83a。胸足褐色,间杂有黑色鳞毛,前足胫距长及胫节之半,后足跗节第1节长约有2、3、4节总和。
雄性外生殖器(图83b):爪形突鸟嘴形,端部尖,背兜狭长,上半内弯呈镰刀形,下端变窄,中间靠拢,内侧边缘骨化强,周边有不规则的钝形刺,颚形突不明显,抱器瓣长肘形,中部稍弯曲,前半有密集的毛,下半光滑,下方有骨化较强的齿形钩,基腹弧长达抱器瓣之半,端部膨大呈棒状,中间变细并向内方弯曲;阳茎基环扁条状,囊形突呈宽三角形,周边有弧形膜。
正模:♂,云南永胜,1988.Ⅶ.13,王林瑶采。
副模:1♀,采集地点时期同上。
根据模式产地命名
雄性外生殖器(图83b):爪形突鸟嘴形,端部尖,背兜狭长,上半内弯呈镰刀形,下端变窄,中间靠拢,内侧边缘骨化强,周边有不规则的钝形刺,颚形突不明显,抱器瓣长肘形,中部稍弯曲,前半有密集的毛,下半光滑,下方有骨化较强的齿形钩,基腹弧长达抱器瓣之半,端部膨大呈棒状,中间变细并向内方弯曲;阳茎基环扁条状,囊形突呈宽三角形,周边有弧形膜。
正模:♂,云南永胜,1988.Ⅶ.13,王林瑶采。
副模:1♀,采集地点时期同上。
根据模式产地命名
分类讨论
本种与H.lijiangensis的区别在于:翅灰褐色,各线纹不明显,前缘至Sc脉间有深色鳞片,外线褐色呈波浪形,雄性外生殖器上的爪形突鸟嘴形,抱器瓣下部有骨化较强的钩形齿,背兜窄长。